[领克车友 百科]
气囊(Air-bag,或称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,缩写:SRS)指安装在汽车上的充气软囊,使用在车辆发生撞击事故的瞬间弹出,达到缓冲的作用,保护驾驶和乘客的安全。一般而言,遭遇到发生碰撞时,可以避免乘座人员头部和身体,直接撞击到车辆内部,减少人员伤害程度。气囊已被多数国家规定为必备的车辆被动性安全装置之一。
下面通过这段《家家百科》视频,快速了解一下安全气囊:
主/副驾驶座安全气囊,顾名思义属于保护前排乘客的被动安全配置,常被放置在方向盘中央和附驾驶手套箱上方。
气囊工作原理
它的工作过程其实很像是炸弹的原理,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内装有叠氮化钠(NaN3)或者硝酸铵(NH4NO3)等“炸药”,当接受到引爆信号时,便会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,填充满整个气囊。
经过统计,大部分的碰撞事故都属于较低程度的碰撞,我们知道气囊爆炸瞬间释放的能量是很大的,当碰撞不太严重、恰好又到达了气囊弹出的条件时,气囊的力量岂不是增加了对人体的伤害?1999年,宝马5系搭载了天合(TRW)公司研发的二级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,这种气囊一定程度是改善了气囊的保护效果,如今在全球车企中也得到了普及。
所谓的二级气体发生器,类似于火箭升天时的多级推进器。在发生较低程度的碰撞时,只有一级气体发生器点火工作,气体产生量少,因此能让气囊“较软”地缓冲与人体的接触;当检测到碰撞较为严重时,气囊ECU会发号施令“第二级气体发生器启动!”,通常第二级会在第一级点火后延迟引爆,依靠对引爆时机的控制,实现更好的缓冲效果(一般会延迟几十毫秒到一百多毫秒之间,延迟的时间根据碰撞的程度而决定)。
即便安全气囊控制的时机再合适,在碰撞事故发生时,单纯靠安全气囊是无法有效减低伤害的,与之配合的是交通法规里必须要求的安全带。虽然法规强制要求,但很多人还是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。殊不知,如果发生事故,没有安全带的束缚,安全气囊有可能会造成车内人员更严重的伤害。
发展历史
1952年起,美国工程师John W. Hetrick,因一场交通意外事故启发,促使相关研究工作。1953年8月18日,取得美国辅助乘员保护系统(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,SRS)专利。
1971年福特将辅助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,1974年通用汽车率先在市售车装上驾驶座辅助气囊,之后在前乘客座也装上辅助气囊,并可依撞击力道分两种充气模式。
1980年12月,奔驰汽车S系列成为第一辆在欧洲正式销售配有气囊的汽车。1988年克莱斯勒开始将旗下所有车款都装上辅助气囊,并大作电视广告示范辅助气囊的效用,才真正开启汽车界安全配备的竞争。
使用注意事项
1、安全气囊必须与安全带一起使用,如果不系好安全带即使有气囊,在碰撞时也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;
2、乘车时与气囊保持合适的距离;
3、不要在气囊的前方、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,因为在紧急时刻这些物品有可能妨碍气囊充气或被抛射出去,造成更大的危险;
4、不要擅自改变安全气囊系统及周边布置,不能擅自改动系统的线路和组件,不要随意更改保险杆和车辆前部结构;
5、安全气囊为一次性产品,每个气囊只能使用一次,引爆后须回厂换一个新的气囊;
6、对于副驾驶位置也有安全气囊的车辆,绝不能让儿童坐在前排或在此位置安置儿童座椅,除非可以手动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,否则气囊引爆时会给儿童造成巨大的伤害。 |